《暗烛秘典》是一款注重叙事与氛围的轻规则恐怖TTRPG,以模块化任务和玩家主导的骰子机制,为玩家提供沉浸式的短篇哥特冒险体验。
2023年11月6日,Darrington Press与Critical Role联合推出的首款桌面角色扮演游戏《暗烛秘典》(Candela Obscura)正式揭开面纱。这部以世纪之交的虚构都市“新港”(Newfaire)为舞台的恐怖主题TTRPG,将玩家抛入充满超自然威胁的黑暗世界。由斯宾塞·斯塔克与罗文·霍尔主导设计,塔利森·贾菲与克里斯·洛基参与构思,该作不仅延续了《黯影深处》的叙事精髓,更构建出一个令人战栗却欲罢不能的哥特宇宙。

一体成书的沉浸体验
与需要多本手册支撑的传统TTRPG不同,《暗烛秘典》仅凭一本204页的核心规则书即可开启冒险。玩家可通过官网免费获取角色表与小队资源页,极大降低了入门门槛。书中囊括了角色创建、世界观设定、GM操作指南乃至完整剧本范例,堪称“一书即世界”的典范。
模块化任务设计:短平快的恐怖叙事
游戏采用“任务制”结构,每个任务耗时1-2场会话,相当于一个独立短篇恐怖故事。玩家需从线索切入,调查侵蚀新港的超自然事件,最终对抗邪物、破解诅咒或封印异界通道。这种设计既适合碎片化游戏时间,亦可通过串联任务形成更长篇章,兼顾灵活性与叙事深度。
任务流程遵循“钩子-调查-对决-尾声”的节奏:
- 钩子:以异常事件打破平静,如尸体惊现神秘符号或整条街道集体失忆;
- 调查:玩家自主决定行动路径,GM根据选择动态调整剧情;
- 对决:直面超自然实体,胜负可能改写城市命运;
- 尾声:清算代价、修复关系,为下一任务埋下伏笔。
玩家主导的骰子革命
游戏采用d6骰池机制,但革新在于:GM从不投骰。所有判定均由玩家执行——无论是躲避攻击、说服敌人还是破解古籍,成败皆系于玩家投出的点数。
行动分为9大类(如移动、隐藏、交涉等),玩家根据角色行动值(Action Points)投掷对应数量的d6,取最高单骰判定结果:
- 6:完全成功,玩家主导叙事走向;
- 4-5:有限成功,付出代价后达成目标;
- 1-3:失败,GM推进负面后果。
这一设计带来三重优势:
- 公平感:受害源于自身掷骰而非GM“阴谋”,玩家更易接受结局;
- 沉浸感:无GM查表中断,恐怖氛围持续紧绷;
- 轻负担:GM无需记录怪物数值,专注叙事与角色演绎。
角色创建:叙事驱动的深度刻画
玩家扮演秘密组织“暗烛”的成员,共同组成“圈环”(Circle)对抗异界侵袭。角色构建分为三步:
1. 选择职阶与专精
5大职阶(面孔、学者、异人、哨兵、巧手)下设10种专精(如记者、魔术师、医生、灵媒等),每种组合提供独特技能与行动点分配方案。
2. 关系网编织
规则用大量篇幅引导玩家构建角色关系,通过开放式问题深化羁绊:
- “若你的同伴是血亲,TA如何塑造了如今的你?”
- “若你们是‘选择’的家人,为何信念比血缘更重要?”
- 这些问题拒绝模板化,迫使玩家思考角色背后的生命史。
3. 圈环共建
小队共同决定名称、宗旨,并分配资源点(Resource Points)——用于治疗创伤、补充属性或为下一任务获取额外d6骰子。这种设计将个体叙事紧密织入集体命运。
GM资源:从世界观到恐怖配方
书中70页详尽描绘新港与地下废墟“旧港”(Oldfaire)的舆图、势力与秘闻。除“暗烛”外,世界还存在多个涉足超自然的组织:
- 新异典教团:迷信“科学化魔法”的激进改革者;
- 超自然现象办公室:警方辖下的神秘部门;
- 柴堆秘教:践行暗杀仪式的狂信者。
GM可获得大量实操支持:
- 叙事优先原则重申,强调“虚构引导”而非规则仲裁;
- 各类行动判定的具体范例与难度梯度;
- 完整剧本《盐与灰之圈》的7页实录,包含分支选择分析;
- 4个完整任务模组及数十个灵感种子(如“博物馆雕像午夜复活”“贫民区集体噩梦”)。
艺术与设计:暗黑美学的极致渲染
书中插画融合蒸汽朋克与克苏鲁风格,锈蚀的机械、幽暗的街巷与扭曲的生物形成强烈视觉冲击。星象仪、秘典插图等道具设计兼具时代感与神秘性,强化了“科学无法解释的恐怖”之主题。
结语:为何它值得一试?
《暗烛秘典》并非追求硬核规则的战斗模拟,而是一部“为叙事服务的恐怖引擎”。其轻规则重演绎的特性,使其成为《诡镇奇谈》或《吸血鬼:避世》爱好者的理想平替,尤其适合:
- 想体验短篇恐怖故事的忙碌玩家;
- 偏好角色驱动的叙事型团队;
- 试图寻找“GM友好型”规则的新手主持人。
当烛火摇曳,阴影蔓延,你的圈环是否敢踏入新港的黑暗?——答案只在骰子落定的那一刻显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