任天堂在起诉《幻兽帕鲁》的专利诉讼中主动修改了核心专利,加入不寻常的“即使”等模糊表述,暴露出其法律策略可能存在重大漏洞。
2025年7月17日,由多米尼克·博什尼亚克(Dominik Bosnjak)撰文报道
一场被全球游戏行业紧密关注的法律对决,正在悄然发生戏剧性的转变。任天堂对《幻兽帕鲁》(Palworld)开发商Pocketpair发起的专利诉讼,近日出现令人意外的转折:原告方主动向日本特许厅(JPO)申请修改涉案的核心专利之一。这一不寻常的举动,不仅让原本就复杂的诉讼变得更加扑朔迷离,也在业内引发了关于任天堂诉讼策略是否存有重大漏洞的广泛讨论。

一、专利修订细节曝光,语言表述引发质疑
据专业游戏法律媒体Games Fray披露,任天堂申请修改的专利编号为JP7528390,其内容涉及“在不同可骑乘物体或坐骑之间实现无缝切换的技术系统”。尽管该修改请求已获批准,审查员也认定修订版本“未引入新的技术问题”,但其权利声明书的结构和措辞却极不寻常。
修订后的权利要求书以连续句子编号、长达260个单词的冗长段落重新撰写,横跨文件第5至第6页。其中最引人注目的,是其中对触发骑行状态切换条件的描述——新增了一项极为特殊的条款,声明该系统“即使(even when)”玩家选择了非飞行类坐骑,也“能在空中环境中正常运作”。
“我已从事专利诉讼分析长达15年,其间多数时间担任顾问,见过无数经修改的权利要求,但从未在专利文件中看到‘even when’或‘即使’这类表述方式,”长期关注此案的专利分析师弗洛里安·穆勒(Florian Mueller)表示,“这非常奇怪。”
这种非常规的语言使用,不仅反映出法律文本中罕见的模糊性和主观解释空间,也暴露出专利权人可能在试图扩大保护范围以覆盖《幻兽帕鲁》的实际设计。然而,这种扩大的主张反而可能因缺乏明确性而削弱其法律效力。
二、策略调整背后:任天堂的担忧与被动
在诉讼过程中修改涉案专利,本就是一种相对罕见的法律策略。一般而言,专利权人会在诉讼初期就基于已注册的专利内容提出指控,中途修改往往意味着原告对原有权利的稳固性产生疑虑,或试图因应被告的抗辩动态调整战线。
穆勒指出,这一举动可能表明任天堂正担心其专利有效性受到挑战,甚至有可能被宣告无效。与此同时,尽管任天堂和其旗下的宝可梦公司(The Pokémon Company)早在2025年初就已发起诉讼,但至今仍未在美国法院正式提出起诉,进一步显示出其法律基础的潜在不稳固性。
另一方面,被告方Pocketpair的应对策略显得尤为灵活。他们不仅迅速从《幻兽帕鲁》中移除了涉嫌侵权的“坐骑切换”功能,还同时提出两项关键抗辩:其一,称该游戏从未实际实施任天堂专利所描述的技术方案;其二,直接质疑该专利本身的有效性。这种“双线反击”不仅体现出高超的法律应对能力,也让《幻兽帕鲁》变成了穆勒所说的“移动目标”——即任天堂难以锁定一个明确的侵权对象。
三、专利战背后的行业博弈与未来走向
任天堂诉《幻兽帕鲁》一案,自公开之初就备受关注,其原因远超出个案范畴。一方面,它涉及游戏界最强IP持有者对新兴竞争者的打压边界;另一方面,则是对“玩法机制”是否可通过专利保护的再次争论。
尽管任天堂以保护知识产权著称,但其过往诉讼多集中于版权与商标领域,例如针对粉丝游戏或盗版产品的取缔。此次选择以“专利”为主要武器,被不少分析师视为一次高风险尝试。如果失败,不仅会削弱任天堂在后续类似诉讼中的威慑力,也可能变相鼓励更多中小型工作室以“玩法借鉴”为名进入原本被巨头垄断的赛道。
而从玩家社群与资本市场的反应来看,Pocketpair似乎并未因诉讼受到致命影响。《幻兽帕鲁》在Ste平台依然保持“特别好评”总体评价,多家机构也预测其2025年全年销量仍将突破千万。亦有观点认为,任天堂的真正目标并非击垮Pocketpair,而是藉此建立法律先例,以应对未来可能出现更多“类宝可梦”游戏。
四、结论:一场没有赢家的战争?
截至目前,任天堂与Pocketpair均未对专利修改一事发表公开评论。但可以肯定的是,这场诉讼已进入更加复杂、漫长的阶段。即便任天堂最终胜诉,其所付出的时间、资金和公关成本可能远超预期;而如果Pocketpair成功捍卫其立场,甚至反过来击溃任天堂的专利,则将成就又一则“小厂撼动巨头”的行业传奇。
无论结果如何,本案都已为游戏行业带来重要启示:在玩法创新和知识产权保护的模糊地带,法律斗争不仅是权利的博弈,更是策略与应变能力的较量。而像“即使”这样的词语,或许将成为未来专利文件中一个值得警惕的符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