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大金刚香蕉》用颠覆性的体素技术打造全场景可破坏世界,导演坦言开发过程是“程序员的噩梦”,却为玩家带来前所未有的自由破坏体验。
方块堆砌的世界里,每一寸土地都可被摧毁。任天堂用技术力将噩梦化为奇迹。
“对程序员来说一定是一场噩梦。”《大金刚香蕉》导演Kazuya Takahashi在任天堂最新访谈中坦言。这款即将于7月17日独占登陆Switch2的平台游戏,采用了以破坏为核心的体素技术,让开发团队经历了怎样的煎熬与突破?
体素:从《我的世界》到任天堂的华丽蜕变
体素技术并非新鲜事物。这种将3D世界用微小立方体而非多边形构建的技术,早已在《我的世界》等游戏中广泛应用。但任天堂的野心远不止于此——他们不仅要实现全场景可破坏,还要让玩家根本看不出这是个体素世界。
“我们希望确保玩家不会注意到体素,”联合导演田中航说道。这句话背后,是无数个日夜的技术攻坚。艺术总监渡边大辅带领团队创造了丰富而密集的场景,让玩家在惊叹“这一切都能摧毁吗?”的同时,根本不会想到这个世界是由无数个小方块组成。
技术噩梦与创意盛宴
实现这一愿景的道路充满荆棘。“绝对的噩梦”不只是一句玩笑,更是开发过程的真实写照。体素引擎要求每一帧都实时计算无数方块的物理特性、破坏状态和渲染效果,对硬件性能和代码优化提出了极高要求。
导演高桥直言不讳地警告游戏中可能会出现性能下降的情况。但正是这种技术冒险,让《大金刚香蕉》能够实现其革命性的游戏体验——玩家几乎可以粉碎、挖掘和重塑每个表面,这种自由度的破坏效果在以往平台游戏中前所未见。
从实验到革新:一只胳膊的Goomba引发的革命
游戏的核心破坏机制竟然源于一项看似简单的实验——一个手臂的Goomba。田中航透露,这个灵感来自《超级马里奥奥德赛》中的Boss角色Knucklotec。
“我们一直在探索如何给大金刚的游戏体验增加新的维度,”高桥解释说,“当我们看到那个带着机械臂的Goomba时,突然意识到:如果不仅仅是角色,而是整个世界都可以被操纵和破坏呢?”
这个灵感最终演化成了《大金刚香蕉》的革命性机制,也让开发团队在项目早期就决定全面采用体素技术。
继承与创新:大金刚系列的精神传承
作为自《大金刚3》以来该系列首款3D平台游戏,《大金刚香蕉》承载着厚重的期待。高桥表示在开发前深入研究了这个系列的每一款作品,从1981年的街机原作到最新的衍生游戏。
“我们希望捕捉大金刚游戏的本质——那种粗犷的力量感、丛林中的冒险精神,以及任天堂游戏特有的精巧设计,”高桥说道,“但同时,我们想给玩家前所未有的自由。”
这种自由体现在游戏的每个角落。玩家可以用大金刚的力量砸碎墙壁,挖掘隐藏通道,甚至改变地形来创造新的路径。这种玩法不仅颠覆了传统平台游戏的设计逻辑,也为关卡设计带来了无限可能。
技术背后的艺术追求
渡边大辅的艺术团队面临巨大挑战:如何让一个完全可破坏的世界看起来不像是由方块堆砌而成?他们的解决方案是创造一种“密集感”,通过精细的纹理、光照效果和环境细节,让玩家沉浸在一个生动的丛林世界中,只有当开始破坏时才会发现这个世界的奥秘。
“我们想要那种‘等等,你能摧毁这个吗?’的时刻,”渡边笑着说,“然后当玩家真的尝试并成功时,那种惊喜感是无与伦比的。”
任天堂的创新哲学
《大金刚香蕉》的开发由《超级马里奥奥德赛》团队负责,这并非巧合。这个团队以技术创新和游戏设计的完美结合而闻名。从《奥德赛》的帽子附身机制到《大金刚香蕉》的体素破坏,他们不断挑战着游戏设计的边界。
任天堂的“询问开发者”系列访谈揭示了公司独特的开发文化:技术服务于体验,创新源于玩法。体素技术不是为炫技而存在,而是为了实现那个简单的愿景——让玩家像大金刚那样,用纯粹的力量改变世界。
7月17日:噩梦结出果实
随着发售日临近,玩家们即将体验到这场“程序员的噩梦”结出的果实。《大金刚香蕉》不仅代表技术上的成就,更体现了游戏设计的真谛:将复杂的技术隐藏在简单快乐的游戏体验之下。
当玩家操控大金刚砸碎墙壁、挖掘宝藏时,可能不会想到背后是无数个小时的调试与优化。但正是这种看不见的努力,让魔法成为现实。
在这个由无数小方块构成的世界里,任天堂再次证明了:最大的创新往往来自于最大胆的噩梦。
游戏即将于2025年7月17日独家登陆Nintendo Switch2平台,这或许将成为新一代主机的第一个标志性作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