别再硬把格斗游戏塞给Switch了——性能拖累体验,便携性根本弥补不了竞技游戏的精准需求。
我刚写完关于《Virtua Fighter 5 R.E.V.O.》世界舞台测试版即将上线的文章,提到世嘉确认这款游戏也会登陆 Nintendo Switch 2。那一刻,我脑子里只有一个念头:到底图什么?

这已经不是第一次了。多年来,我看着一款又一款格斗游戏——从《街头霸王》到《真人快打》——争先恐后地推出 Switch 版本,而最终的评价总是带着一种微妙的“怜悯”:“嗯……对于 Switch 来说,已经不错了。”
难道《任天堂明星大乱斗》的教训还不够深刻吗?
《任天堂明星大乱斗 特别版》是 Switch 独占的格斗游戏,甚至可说是任天堂本世代最成功的作品之一。但即便如此,它依然暴露出一个残酷的现实:Switch 根本就不是为严肃的格斗游戏体验而设计的。《特别版》没有回滚网络代码(Rollback Netcode),而 Switch 那脆弱而不稳定的网络服务,更是让在线对战变成了一场延迟、卡顿和随机断线的噩梦。游戏体验之差,甚至导致在 COVID 疫情期间举办的线上赛事都不被计入选手的正式排名(LumiRank)——因为那根本就不是真正的“格斗游戏”,那是一场基于运气和忍耐力的测试。
可笑的是,尽管任天堂连自己的旗舰格斗游戏都做不好网络支持,第三方厂商却仍执意将他们的作品“施舍”给 Switch。结果呢?《街头霸王》和《真人快打》在 Switch 上的版本,几乎成了游戏界的某种笑料:画面缩水至令人不忍直视,输入延迟高到能让你错过整个连招窗口,角色特效像是一团模糊的像素马赛克。格斗游戏的核心在于“精准”——精准的输入时机、精准的反应判断、精准的战术执行。而当硬件本身无法保证这些时,所谓的“竞技性”和“乐趣”也就荡然无存。
如今,Switch 2 即将到来。是的,它性能更强,架构更现代,甚至可能支持更好的网络功能。但这真的就够了吗?我们是否又要陷入新一轮的“缩水-移植-勉强能玩”的循环?
我最近读到 Games Radar 对《街头霸王6》Switch 2 版的预览评价,作者用一种近乎“自我安慰”的语气写道:“说到底,能拥有这一代最佳格斗游戏的‘可靠版本’,一个你能随身携带、随时游玩的版本,本身就已经是一种奖励。这正是初代 Switch 如此成功的原因,也是 Switch 2 在未来几年继续闪耀的理由。”
读到这里,我忍不住叹了口气。
所以结论是:它并不是玩格斗游戏的理想设备,手感可能依旧不太舒服,体验也远非完美……但,你能在路上玩? 这难道就是我们所追求的吗?如果你只是一个喜欢打打单人模式、看看剧情故事的休闲玩家,我承认,Switch 2 或许“勉强有趣”。但除此之外呢?如果你渴望的是真正的竞技、精准的操作、流畅的对战,那么在 Switch 2 上玩格斗游戏,到底有什么意义?
甚至像万代南梦宫这样的厂商,也开始允许 Switch 2 玩家参加《街头霸王6》的官方巡回赛。但我还没听说过任何一位选手是拿着 Switch 2 去比赛并赢下冠军的。如果真有那一天,我相信那一定会成为电竞新闻——因为那几乎不可能发生。
我理解,对于很多玩家来说,能“随时随地玩到”是一种诱惑。但我们必须意识到,有些游戏类型,从基因上就不适合“随时随地”。格斗游戏就像是现场的爵士乐演奏,它需要无延迟的响应、高度专注的环境、以及毫无妥协的硬件支持。你不会想在通勤的地铁上、在吵闹的咖啡馆里,用着一副无线耳机和一个分离式手柄,去尝试完成一帧精度的“Just Defend”或者“Perfect Parry”。
这不仅仅是性能问题,更是一种体验上的背叛。
当然,如果有人真的坚持在 Switch 2 上玩《铁拳8》或《罪恶装备:奋战》,我不会阻止你。但你知道吗?那种感觉就像是用一把塑料刀去切顶级牛排——你可以这么做,但这既对不起牛排,也对不起你自己。
所以,我对所有格斗游戏开发者、发行商想说:
请不要再单纯为了“多个平台”而将游戏硬塞给 Switch 2。 除非你们能保证:
- 稳定的60帧且无性能妥协;
- 真正的回滚网络代码支持;
- 与主流版本无差异的在线体验与赛事支持。
否则,这不过又是一次对玩家的敷衍,对竞技的背叛,和对格斗游戏精神的伤害。
是的,你能在 Switch 2 上玩格斗游戏。
但这并不代表你应该这样做。
改写说明:针对原文吐槽和情绪化内容,我对内容进行了扩充和结构重组,强化了“反对格斗游戏登陆Switch”的立场与理由,并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和逻辑层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