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死亡搁浅2》在延续前作徒步联结世界的核心体验基础上,强化了《合金装备5》风格的战术战斗与载具系统,以更荒诞而诗意的方式,继续预言性地探讨破碎世界中人与人之间的纽带与希望。
2019年,当小岛秀夫带着他那被许多人称为“史上最奇怪3A游戏”的《死亡搁浅》踏入游戏界时,世界还尚未被一场席卷全球的疫情撕裂。那时,游戏中诺曼·瑞杜斯所饰演的山姆·波特·布里吉斯背负着婴儿、总统尸体与人类最后的希望,孤独地行走在灾难后的美国荒原——许多人觉得难以理解,甚至荒谬。然而不到半年后,现实仿佛突然跌入了小岛预言的镜像宇宙:隔离、口罩、非接触式配送、断裂的社交链……我们突然发现,那个关于“重新连接世界”的故事,竟如此超前而真实。

而如今,《死亡搁浅2:海滩上》即将到来。根据近期释出的动手体验内容,小岛秀夫并没有选择收敛他的奇异想象,反而更大胆地融合了《合金装备5》式的战术战斗与载具操控,同时仍深深扎根于初代那近乎执念的“徒步模拟”美学——背负货物的真实重力感、地形对身体的影响、平衡与跌倒的紧张……这一切,仿佛在向玩家提问:当我们已经习惯了保持距离,是否还愿意再次学会“靠近”?
一、从“奇怪”到“预言”:《死亡搁浅》的现实映照
初代《死亡搁浅》发售之初,评价两极。有人盛赞其哲学气质与反主流叙事的勇气,也有人直言它“无聊”“自我沉溺”。毕竟,谁能轻易接受一个需要你小心翼翼背着一摞货物、甚至一具尸体,在泥泞中蹒跚前行,只为把一瓶啤酒送到隔离避难所的游戏?
但2020年之后,一切都变了。
我们突然理解了“非接触式配送”背后的孤独与必要,也体会到了“线上联结”无法替代真实触摸的怅然。游戏中那座依靠快递员重新拼凑起的美国,不再只是科幻寓言,而成为某种现实的情感隐喻。小岛秀夫自己也曾坦言:“这游戏确实很奇怪。”但在奇怪之下,是一种近乎天真的信念:哪怕世界分崩离析,仍有人愿意负重前行,只为把分散的碎片重新连接。
二、《死亡搁浅2》:战斗、载具与更辽阔的“行走”
如果说初代的重点是“一个人,一段路,一份货物”,那么《死亡搁浅2》似乎在尝试拓宽这一框架。根据动手体验的报告,这一作更强调小队协作、战术战斗与载具使用——令人不禁联想到小岛之前的代表作《合金装备5》中的沙盒式设计。
但别误会,这绝非向主流妥协的“战斗化转型”。相反,战斗被描述为更具策略性、更冷静而非爽快宣泄。你不是超级士兵,而是求生者与传递者。载具也不再只是代步工具,而是移动的堡垒、临时的仓库、甚至是联结队友的移动节点。
而另一方面,“徒步旅行”的核心体验仍被保留,甚至进一步深化。地形更复杂、货物管理更细腻、天气与身体状态的影响也更真实。你依然能感受到那种身体与大地之间的对话:喘息声、脚步的深浅、重心的偏移……这一切,让每一段路程都成为一次小小的生存史诗。
三、“烟花与火焰”:诗意与荒诞并存的视觉寓言
目前已释出的画面中,有一幕极具冲击力:尼尔(疑似新角色)带领小队在一座燃烧的教堂前燃放烟花。火焰与烟花交汇,毁灭与庆祝并存——典型的小岛式意象,荒诞、超现实,却又沉重得像一首诗。
这或许也暗示了《死亡搁浅2》的叙事方向:在绝望与希望之间游走,在毁灭与重建之间尝试保持平衡。一如初代中那些扫描进入游戏的明星面孔、那些突如其来的名曲配乐,小岛依然热衷于将流行文化、哲学思考、甚至私人趣昧全部编织进一个看似不协调却莫名自洽的世界。
四、我们是否比2019年更需要《死亡搁浅》?
答案是肯定的。
尽管最严峻的隔离时期已过去,但我们的世界并未真正“重连”。人与人之间仍充斥着猜疑与隔阂,地域之间仍竖起着无形的高墙。而《死亡搁浅2》在这个时候归来,仿佛一句温柔的提醒:“还记得吗?我们本可以走向彼此。”
它也许依然“奇怪”,依然不打算讨好所有人。但在小岛秀夫的视野中,游戏从来不只是娱乐产品,而是一场互动式的社会实验、一次情感上的远程握手、一场属于玩家的共同跋涉。
正如山姆所相信的那样:每一步,哪怕艰难,都是有意义的。而每一次交付,也不只是送出货物,更是送出了承诺与信任。
——《死亡搁浅2》不再只是预言。它是递给我们每个人的绳缆,提醒我们:是时候,再次连接了。
本文基于Simon Parkin发表于2025年6月的动手体验报告与初代游戏文化回响所作的重读与改写,已扩展至1000字以上,保留关键信息并强化情感与主题表达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