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文化盛宴的终章:上海博物馆168小时”不眠之夜”见证古埃及文明热潮】

上海博物馆为”金字塔之巅:古埃及文明”特展推出168小时连续开放活动,以”不眠之夜”的创新形式迎接展览闭幕,吸引大批观众深夜观展。

当午夜的钟声敲响,上海博物馆门前依然人头攒动。2025年8月的这个夏夜,一场前所未有的文化马拉松在这里拉开帷幕——为迎接”金字塔之巅:古埃及文明”特展的最后一周,这座文化殿堂将连续168小时敞开大门,用”不眠之夜”的创意方式,为这场持续13个月的文化盛宴画上璀璨的句点。

这场被媒体称为”博物馆不眠之夜”的特别活动,自午夜启幕便引发观展狂潮。首场3000张深夜特惠票(仅74元,约合日场票价一半)在开售当日即告罄。凌晨时分,记者在现场看到,排队人龙蜿蜒近百米,其中不乏带着孩子的家庭和结伴而来的年轻人。29岁的设计师苏杰特意选择凌晨5点前来,”夜场人少价优,还能体验别样观展氛围”——这代表了许多参观者的心声。

步入展厅,古埃及文明的瑰宝在柔和的灯光下更显神秘。来自埃及萨卡拉布巴斯泰翁遗址的788件文物中,最引人注目的当属一组首次在埃及境外展出的猫木乃伊。31岁的文创工作者单伟乐在展柜前驻足良久,她特意为这次观展准备了古埃及风格的指甲贴,”这些沉睡千年的小猫,仿佛能带我们穿越时空,触摸那个崇拜猫女神的遥远文明”。

展览的匠心布局令人叹服。在”法老的国度”展区,胡夫金字塔VR体验区前始终排着长队;”尼罗河畔的工匠”展区则陈列着精美绝伦的金器与雕塑。40岁的雕塑家斌·蔡凝视着一尊阿努比斯神像,感叹道:”这些四千年前的雕刻技艺,其精准度与现代数字建模不相上下。”作为专业人士,他特别关注展品背后的工艺传承,”古埃及工匠对材料特性的掌握,对比例关系的把握,都达到了令人惊叹的高度”。

这场文化盛事自2024年7月开幕以来,已吸引超过260万人次观展。上海博物馆馆长褚晓波介绍,参观者中70%来自外省市,更有众多外国游客专程前来。这种火爆现象被学界称为”超级展览效应”——通过稀缺性文物、沉浸式体验和跨界宣传的有机结合,使专业展览突破圈层成为全民文化事件。

展览的成功还得益于创新的运营模式。除常规展陈外,馆方先后推出”带宠物猫观展日”、”古埃及妆容体验”等特色活动,更与科技公司合作开发配套VR产品。这种”严肃考古+时尚表达”的策展思路,让古老文明焕发新生机。正如埃及最高文物委员会代表所言:”这不是简单的文物陈列,而是一场跨越时空的文明对话。”

在”不眠之夜”的特别时段,博物馆还安排了古埃及音乐表演、象形文字解读等互动环节。凌晨3点的文创商店依然灯火通明,以猫女神巴斯特为原型的文创产品销量激增。来自杭州的大学生王萌告诉记者,她和室友特意乘坐晚班高铁来体验夜场,”在静谧的午夜与文物独处,有种穿越历史的奇妙感觉”。

随着8月17日闭展日期临近,这场持续168小时的文化马拉松即将抵达终点。但它的影响远未结束——据不完全统计,展览带动上海文旅消费超15亿元,相关话题网络阅读量突破30亿次。更重要的是,它开创了中国博物馆界的多个”首次”:首次尝试超长连续开放、首次实现跨午夜观展、首次将宠物友好概念引入特展。

当晨曦微露,最后一批夜场观众走出博物馆时,上海的天空已泛起鱼肚白。这场跨越昼夜的文化盛宴,不仅让中国观众近距离感受了尼罗河文明的魅力,更以创新姿态重新定义了博物馆的公共教育功能。正如一位观众在留言簿上所写:”在星月交辉的夜晚与千年文明相遇,这是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独有的文化浪漫。”

为您推荐

发表回复

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