7月22日,Saber Interactive或将公布恐怖游戏《养鬼吃人》新作,引发玩家期待。
对于全球恐怖游戏爱好者而言,2025年7月22日注定是一个值得用红色记号笔圈出的日子。这一天,曾开发《鬼玩人:游戏》《战锤40K:星际战士2》的知名游戏公司Saber Interactive,将通过一场神秘的线上发布会揭开其新项目的面纱。而所有线索都指向一个让恐怖迷热血沸腾的名字——《养鬼吃人》(Hellraiser)。

一则引爆社区的悬念预告
7月17日,Saber Interactive在官方推特发布了一段仅30秒的视频:摇曳的烛光中,一个雕饰繁复的金属装置静置桌面,背景音里交织着刺耳的铃响、痛苦的呻吟,以及一句低沉而辨识度极高的台词——”We have such sights to show you”(我们将向你展示如此景象)。
这句话正是《养鬼吃人》系列中经典角色”钉头鬼”(Pinhead)的标志性台词。而视频中出现的装置,则与系列中核心道具”勒马钱德配置器”(Lament Configuration)——那个能开启地狱之门的谜盒——惊人相似。视频结尾链接的专题网站更直接标注了倒计时:北京时间7月22日21:00(UTC时间13:00)。
恐怖迷的完美推理:为什么是《养鬼吃人》?
Reddit和推特上的恐怖游戏社区迅速沸腾了起来。玩家们抽丝剥茧,列出了几条关键证据:
- 音频设计:铃声与电影中谜盒被解开时的音效高度一致,呻吟声则呼应了 Cenobites(修道士)降临时的痛苦哀嚎。
- 视觉符号:烛光环绕的装置与原著中描述的地狱道具几乎一致,金属结构上的雕文也符合哥特式恐怖美学。
- 台词指向:除了”Such sights to show you”,视频中另一句低语”I am pain”同样源自钉头鬼的经典对白。
- 时机巧合:今年初,《黎明杀机》刚刚移除了钉头鬼角色,此时推出独立游戏正好填补了市场空白。
Saber的恐怖游戏基因与行业契机
Saber Interactive并非恐怖游戏领域的新手。其开发的《鬼玩人:游戏》虽已于今年5月下架,但曾凭借对电影原作的精准还原、布鲁斯·坎贝尔的回归演出以及刺激的非对称对抗玩法,收获了大量忠实玩家。
而《养鬼吃人》这一IP自1987年由克莱夫·巴克开创以来,已成为恐怖文化中极具影响力的符号。其2022年的重启电影更证明了这一IP的持久生命力。若能将其转化为游戏,Saber极有可能打造出一款兼具叙事深度与沉浸式恐怖体验的作品——类似于《直到黎明》或《采石场惊魂》,但更具黑暗美学与哲学思辨。
恐怖游戏复兴时代的到来?
值得注意的是,经典恐怖IP改编游戏正迎来一波回归潮。IllFonic开发的《13号星期五:游戏》虽在2024年关闭服务器,但近期圣地亚哥动漫展上暗示杰森可能回归的消息,又让玩家重燃希望。而《养鬼吃人》的潜在登场,更被视为对这一趋势的加码。
恐怖游戏始终拥有一批极其核心的玩家群体。他们渴望的不仅是 jump scare(跳跃惊吓),更是那种深入骨髓的压抑感、神秘学符号的隐喻,以及道德困境的拷问——而《养鬼吃人》恰恰在这些层面具有深厚潜力。
等待7月22日的揭晓
无论最终Saber公开的是否是《养鬼吃人》项目,7月22日都已成为恐怖游戏玩家社群的一场仪式。蜡烛已点燃,铃声已响起,谜盒的齿轮正在转动。我们或许即将听见那句熟悉的:
”You opened the box. We came.”
(你打开了盒子,我们来了。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