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年游戏开发者大会(GDC)的氛围冷清但务实,行业在经历裁员与收缩后,正以更踏实、协作的态度走向重建,谨慎中透露着希望。
“熬过2024,迎接2025”——可现实却比口号复杂得多
如果你在过去一年中曾关注游戏行业的动态,大概率会听到这样一句略带悲壮的口号:“活下去,直到2025”(Survive ’til ’25)。裁员、项目取消、资金紧缩……整个2024年仿佛一场漫长的寒冬,开发者们在不确定中步履蹒跚。人们把希望寄托于2025,期待转折的到来。

然而现实并未轻易让步。2025年开局依然艰难,但令人意外的是,在今年的游戏开发者大会(GDC) 上,一种复杂的情绪正在悄然蔓延——那里既有仍未散去的焦虑和愤怒,也涌动着一种久违的、扎实的乐观。
一、展厅变小了,但人更真了
走进莫斯康会议中心,最先感受到的是冷清。
Epic、Unity 等往年占据展厅中央的巨头,今年没有设立展位。它们的缺席让会场显得空荡,甚至令人联想到E3晚年那种“展商纷纷离场”的落寞。人流也明显变少,不仅是参展者,连那些“无证参与”的开发者——那些在酒店大堂、咖啡店和私人聚会中悄悄演示作品、寻找机会的独立从业者——也似乎变少了。
这一方面是因为行业实实在在的萎缩。两年间,无数人被裁员潮席卷,高管失误、疫情红利退去、资本收缩……行业正在为其盲目扩张付出代价。另一方面,GDC 门票昂贵,在个人和工作室预算紧缩的背景下,成了一种“奢侈”。地缘政治的不稳定也让许多国际开发者选择观望。
但有意思的是,冷清,反而促成了一种更真实的交流氛围。
正如一位多年参与GDC的资深开发者所说:“以前展厅太吵,会议太满,人人都在赶场。今年反而能真正停下来,和值得的人深谈。”会谈不再局限于展台前的寒暄,而是转移到了晚餐桌边、酒店套房里,或是某个突然聚集起人群的Steam Deck演示前。展厅规模变小了,但互动却更聚焦、更深入。
二、“我感觉真的有希望了”
尽管现实依然残酷,但在谈话中,你能察觉到微妙的转变。
去年此时,许多人脸上写满紧绷与不安,话题总绕不开“谁又被裁了”“哪个项目又停了”。而今年,尽管伤疤仍在,却已经有人开始谈论“如何重建”。
一位刚经历工作室裁员的开发者私下分享:“上一款游戏能顺利推出,简直是个奇迹。但现在我反而更踏实了——新项目虽然小,但每一步都走得更稳。我们不再盲目追风口,而是回到自己相信的事情上。”
这种“踏实感”在多场座谈和小组讨论中形成共识。大家开始反思过度扩张的教训,重新评估“增长”的定义。一位来自中层管理岗位的参与者坦言:“我们不能再靠烧钱做3A、赌爆款了,必须找到可持续的模式。”
值得注意的是,协作的意愿明显变强了。无论是大厂还是小团队,都更开放地探讨共同开发、资源共享甚至技术开源的可能性。“抱团过冬”不再是一句口号,而是切实的行动。
三、愤怒仍在,但已转化为推动改变的决心
当然,并非一切都在变好。
愤怒的情绪依然存在,尤其是针对高层的决策失误和缺乏问责的企业文化。多位开发者在非正式场合批评管理层的“脱离实际”和“短视”,认为裁员本可避免,却因战略摇摆而发生。
但这种愤怒,正在转化为一种建设性的批判。
“我们不能再等‘上面的人’改变了,我们必须自己建造更好的东西,”一位独立游戏出品人这样说道。他所指的不仅是游戏产品本身,还包括工作方式、团队结构、创作伦理。
今年有更多议题围绕“可持续开发”“伦理人工智能工具”“工会与劳动者权益”展开——这些议题在几年前可能还只停留在边缘讨论,如今却已进入主舞台。这表明,行业的自省正在走向实质阶段。
四、不确定性与乐观并存
没有人敢断言“最坏的时期已经过去”。
宏观经济的影响、AI技术对岗位的冲击、玩家口味的变化……所有这些仍是不确定的因素。但相比2024年那种无方向的恐慌,2025年的GDC透露出一种“面对现实,然后继续前进”的成熟。
正如一位参与多年GDC的编辑所说:
“E3的衰落象征一个时代的结束,但GDC的不同在于——它不仅是展示的平台,更是开发者彼此支撑的网络。展台可以没有,但人之间的连接不会断。”
结语:重建才刚刚开始
今年的GDC或许没有宣布多少惊天动地的新作,没有渲染炫目的技术爆炸,但它做了一件更重要的事:
让游戏开发者重新找回彼此,重新确认为何而做、为谁而做。
“活下去,直到2025”的口号没有落空,但它被赋予了一层新的意义:
活下去,不是为了等待救援,而是为了有资格迎接真正的重建——做一个更清醒、更负责、也更团结的行业。
而这一切,才刚刚开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