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刺客信条:幻影》前瞻丨重回阴影,再续信仰之跃

《刺客信条:幻影》回归系列经典的潜行暗杀玩法,简化战斗与成长系统,以更紧凑的叙事带领玩家重温刺客的初心。

文/安德鲁·斯特拉奇

2023年9月12日,晨光初起之时,我们迎来了《刺客信条》系列即将踏入第二十五周年的消息。在《奥德赛》与《英灵殿》相继探索更深度的角色扮演路径之后,《刺客信条:幻影》终于转身,将脚步落回系列最初的起点——隐匿、暗杀与无声的信念。近日,我们有幸提前体验了巴西姆·伊本·伊沙克年轻时期的数个关键时刻,仿佛推开了一扇通往无形者初心的大门。

梦魇,往往是觉醒的开始。

《幻影》的故事,始于巴西姆从一场漆黑噩梦中惊醒。他立于阴影与黑沙交织之地,被一具木乃伊般的精灵生物步步紧逼。这不仅仅是一段序章,更像是对他命运的隐喻——光与暗、真实与虚幻,早已埋入他的血脉。

演示的第一幕,将我们带到了安巴尔。那时的巴西姆还只是街头一名小偷,却已接下无形者的任务。第二幕,他已踏上成为真正无形者的试炼之路。从街头到殿堂,从窃贼到刺客,这个年轻人的转变并不只是身份的跃迁,更是一场关于信念与复仇的觉醒。

“要像无形者一样,对抗我们的压迫者。”

这句话,是巴西姆对好友尼哈尔吐露的心声。他的理想并非凭空而来,而是根植于父亲曾遭受的不公与屈辱。那份被欺压的记忆,化作他心中不灭的火——而这团火,终将引领他走向无形者的道路。

巴西姆与尼哈尔之间的对话,朴实却充满张力。没有冗长的前史交代,却在三言两语之间勾勒出两人深厚的羁绊。而他与导师罗山的关系,则更像是一出沉默的师徒戏剧。初遇时,罗山高高在上,目光中写满审视与不信任;而在巴西姆成功通过试炼的那一刻,她虽未多言,但眼神与姿态已悄然改变。那一刻,他不再只是学徒,而是真正的同行者。

如果你曾玩过早期的《刺客信条》,那么《幻影》的许多玩法会让你会心一笑。飞檐走壁、草丛潜行、锁定目标、无声刺杀——这一切都太熟悉了,也太令人怀念。

演示中的第一个任务,是从一处小型据点中窃取账簿。翻越围墙、启动鹰眼视觉、锁定目标、突破守卫……这一连串动作如行云流水,仿佛一位老刺客的肌肉记忆终于苏醒。更令人激动的是:装备等级和敌人rank机制终于被淡化,空中刺杀再次变得干净利落——一击必杀,不拖泥带水。

而真正让我忍不住微笑的,是格挡的回归。

是的,那个一度被复杂技能树和数值对抗所取代的格挡机制,回来了。

一旦进入战斗,你必须观察敌人的起手、把握时机格挡、反击、刺杀。有那么一刹那,我仿佛回到了《刺客信条II》,在佛罗伦萨的广场上以一敌十,每一次招架都清脆利落,每一次反击都直中要害。当然,《幻影》并没有纵容你的莽撞:面对多个敌人时,依然会被围剿、会陷入苦战——这提醒着你,刺客的本质,始终是隐匿与智慧,而非无双。

在试玩过程中,我一度忽略了道具的使用——直到引导者提醒,我才意识到,烟雾弹、飞刀等工具依然存在,并且策略性极强。一次恰当的烟雾释放,能让我从天而降终结目标,再悄然消失于众人眼前。这才是刺客应有的节奏:如影如雾,出手无回。

而本作中最引人入胜的新环节,莫过于“调查系统”。

在演示后半段,我的任务是揭开“财务主管”的身份——他是巴格达地区对抗无形者的核心人物,也是暗杀名单上的关键目标。唯一线索是:他正在寻找一枚中国发簪。

于是我深入市集,像真正的刺客那样搜集情报:帮助当地盟友换取信息、与黑市成员会面、甚至拦截一名知晓内情的护送者……每一个行动都导向新的线索,每一次选择都影响最终的刺杀计划。

最令我惊喜的是,如果我资金充足,甚至可以直接买下那枚发簪,引蛇出洞。

这种开放式的任务设计,不再是“单线推进”,而是“多脉并进”,仿佛真的置身于一张阴谋之网中,而你是织网者,也是破网人。

尽管只有短短几个小时的体验,但我已能感受到——《刺客信条:幻影》不仅在回归本源,更是在重塑经典。

巴西姆的成长、金尼(Jinni)的神秘梦境、巴格达的喧嚣与隐秘、那些我们曾无比熟悉的暗杀与格挡……这一切元素交织在一起,勾勒出一幅既怀旧又新鲜的刺客绘卷。

更值得一提的是,本作大幅精简了技能树与装饰自定义选项,整体节奏更加紧凑,叙事也更聚焦。它摆脱了近年来《刺客信条》愈演愈烈的“膨胀感”,重新找回了最初那种“一击必杀、一刀入魂”的刺客美学。

《幻影》,也许正是很多老玩家等待的那一次回归——

不只是回到波斯,回到中东,更是回到那个我们曾深信不疑的信条:

“万物皆虚,万事皆允。”

原文作者:Andrew Starchie

发布日期:2023年9月12日上午8:00

改写于2025年,经扩写与情感深化,旨在重温经典,致敬初心。

为您推荐

发表回复

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