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绝地求生》与《堡垒之夜》:从“法庭对峙”到“最佳伙伴”,大逃杀游戏的双王之争走向何方?

蓝洞与Epic从诉讼对峙走向暗中合作,竞争与学习并存,共同推动了大逃杀游戏的进化。

2019年夏天,《绝地求生》工作室总监Brian Corrigan的一席话,让整个游戏行业颇感意外。在接受PCGamesN采访时,他坦言:“我们和Epic之间并没有芥蒂,他们其实是我们最好的合作伙伴之一。”这番话,出自一个曾经差点将Epic告上法庭的公司高层之口,不禁让人重新审视这两大“大逃杀巨头”之间微妙而又复杂的关系。

一、从“借鉴”到“对峙”:一场未曾爆发的战争

时间倒回2017年。
《绝地求生》(PUBG)如一颗炸弹投入游戏市场,重新定义了大逃杀游戏的玩法与热度。而几乎在同一时间,Epic Games凭借《堡垒之夜》Battle Royale模式迅速跟进,其卡通渲染风格、建筑机制与快节奏打法,虽与PUBG写实风格迥异,却在玩法逻辑、界面设计等方面引发“抄袭”争议。

2018年,蓝洞公司(Krafton前身)甚至一度在韩国对Epic提起诉讼,指控其侵权。尽管该诉讼最终被撤销,但两家公司之间的紧张关系,已被媒体和玩家广泛解读为“大逃杀内战”的序幕。

二、“我们一直在互相交流”:竞争之下的暗流合作

而Corrigan的发言,却揭示出另一番景象。
他提到,“我们和Epic始终保持着沟通,我们从彼此身上学到很多东西。”这番话并非客套。在游戏行业,竞争与协作往往并存。尽管玩家看到的是两款游戏在用户、直播热度、赛事资源上的激烈争夺,但开发者之间其实存在着大量技术、设计、运营层面的隐性交流。

比如,《PUBG》后来陆续推出的活动模式、更轻量化的娱乐玩法、甚至部分UI/UX的优化,都被外界认为有《堡垒之夜》“快速迭代、注重社区反馈”风格的影子。而Epic也从PUBG的成功中验证了大逃杀类型游戏的商业潜力,进而全力投入资源,使其成为现象级产品。

三、“学习,但不复制”:差异化才是生存之本

尽管互相借鉴,但两款游戏始终走在截然不同的道路上。
Corrigan强调:“我们并不是直接拷贝对方的蓝图。《PUBG》是独一无二的。”的确,《PUBG》凭借其硬核的战术体验、真实的射击手感与压抑的战场氛围,吸引了一批追求沉浸感的玩家;而《堡垒之夜》则以其欢乐的调性、频繁的跨界联动和独创的建筑玩法,建立起更偏向大众和年轻群体的娱乐帝国。

这种差异化,恰恰是两者能共存并共同壮大的关键。
它们不是在同一个维度上厮杀,而是通过塑造不同的游戏人格,各自吞下了市场的一大块蛋糕。

四、合作背后,仍是漫长的竞争

尽管Corrigan释放了善意,但不代表两家公司就真的“握手言和”。
商业世界的合作,从来都不意味着放弃竞争。直到今天,《PUBG》也未曾登陆Epic游戏商城,而《堡垒之夜》也从未减弱其全球化运营和内容更新的攻势。

但或许,这种“亦敌亦友”的关系,正是推动大逃杀游戏不断进化的重要动力。
正如Corrigan所说,“所有的游戏其实都在互相学习进步”。从PUBG奠定基础,到Fortnite拓宽边界,再到后来《Apex英雄》《使命召唤:战争地带》等新作加入战局——整个类型的发展史,就是一部互相启发、又彼此超越的动态历史。

五、结语:没有永远的敌人,只有永远的用户

回过头看,蓝洞与Epic之间所谓的“芥蒂”,或许更多是外界赋予的叙事冲突。
在真实的商业世界中,竞争对手也可以彼此尊重、甚至暗中协作。而最终能决定谁才能“加冕为王”的,从来都不是官司或口水战,而是玩家手中的选择与时间最终的验证。

也许正如一位玩家所说:“我不在乎谁抄袭了谁,我只在乎谁更好玩。”
而这,才是所有游戏公司真正应该关注的战场。


本文基于2019年PCGamesN对Brian Corrigan的访谈及公开行业背景重构观点,不代表任何公司官方立场。
原创改写自游侠网文章,旨在深度解析游戏行业竞争与合作的生态逻辑。

为您推荐

发表回复

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